随着中国篮球运动的蓬勃发展,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逐渐成为了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篮球赛事之一。近年来,CBA的盈利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CBA的盈利究竟如何?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为您揭秘CBA的商业价值。
一、CBA的盈利模式
1. 门票收入
门票收入是CBA最主要的盈利来源之一。近年来,随着CBA知名度的提高,球迷对比赛的期待值也越来越高,门票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以下是一张CBA门票收入对比表:
| 年份 | 门票收入(亿元) |
|---|---|
| 2015 | 10.0 |
| 2016 | 12.0 |
| 2017 | 15.0 |
| 2018 | 18.0 |
| 2019 | 20.0 |
2. 广告收入
广告收入是CBA的另一大盈利来源。随着CBA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在CBA赛事中投放广告。广告收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赛事冠名权:例如,2019-2020赛季CBA联赛的冠名权被“中国平安”以2亿元的价格获得。
(2)场馆广告:包括场馆内外墙、座椅、LED屏幕等位置的广告。
(3)比赛现场广告:包括比赛现场围挡、球员服装、球鞋等广告。
3. 版权收入
CBA拥有丰富的版权资源,包括赛事直播权、赛事转播权、球员肖像权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版权收入在CBA的盈利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下是一张CBA版权收入对比表:
| 年份 | 版权收入(亿元) |
|---|---|
| 2015 | 5.0 |
| 2016 | 7.0 |
| 2017 | 9.0 |
| 2018 | 12.0 |
| 2019 | 15.0 |
4. 商业合作
CBA在商业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与运动品牌、金融机构、家电企业等行业的合作,不仅为CBA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提升了联赛的品牌价值。
二、CBA的盈利前景
1. 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为CBA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政府鼓励企业投资体育产业,对体育赛事的举办给予政策优惠等。
2. 市场潜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篮球运动在我国越来越受欢迎。这为CBA的盈利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 国际化进程
CBA正在积极推动国际化进程,通过引进外籍球员、举办国际赛事等方式,提升联赛的国际影响力。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投资CBA,进一步扩大联赛的盈利规模。
CBA的盈利能力在近年来得到了显著提升,其商业价值不容忽视。在政策支持、市场潜力和国际化进程的推动下,CBA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良好的盈利势头。CBA在发展过程中仍需不断优化盈利模式,提升赛事质量,以满足广大球迷的需求。
体育作为一个行业,或者说产业,在中国远远没有达到政府对于其在制定政策时的期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没有把握能够达到这种期望。
和很多行业一样,体育行业的发展是由政府进行推动,而非消费端进行驱动的;而这又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政府不从政策端进行一些引导,再投放一些资金,会有公司投资这么一个需要消费人群但又消费不足的行业吗?我们讲体育行业,就是其市场发展进程的发展,在未来的前景与以下两个问题有关
切断国家队与职业联赛的关系。通过职业联赛来培养国家队人才本身因为二者之间存在方向性矛盾,最终导致职业运动员的激励机制与参与国家队的动机相互抵触。联赛方面,广东所谓的业余篮球联赛打的如火如荼且比赛精彩程度不输CBA,运动员收入也相当不错。这种赛事就是通过市场的形式培育起来的,也应该用市场机制来解决其内在的问题和矛盾。国家队仍然代表最高水平的运动员的集合,但因为目前国内联赛达不到其锻炼的水平,还是花钱请国外的队伍来和我们的运动员常年打比赛,以达到锻炼的目的。
电视台的垄断性质不改变的前提下,中国各类联赛的收入是没有任何可能上去的。所有职业体育的收入来源第一位,一般都是直播版权的收入,而中国现有国情中基本没有人能够与电视台谈判,那么也就缺失最大的一个收入来源。举个例子,即使CBA发展成为全球水平第一的联赛,中央电视台会为其版权而支付高昂的版权费用么?CBA能够将其在全球其他地区播出的版权卖上价更有可能吧。
中国人本身不喜欢竞争,讲究中庸之道,也有一定原因,毕竟体育赛事是和平年代的战争。即使完全撒手任由市场机制来掌握,说不定消费者根本不运动呢?根本不看球呢?这也有可能,毕竟作为一门商业,都是在搏一个成功的概率。
CBA赚钱的俱乐部其实不多,大部分球队都在亏钱,但有几支确实能盈利。广东宏远、辽宁男篮、北京首钢这几家算是比较稳定的,主要靠门票、赞助商和周边产品赚钱。
广东宏远算是CBA最赚钱的球队之一,他们的主场在东莞,球市一直很火爆,门票收入很高。再加上宏远青训体系成熟,经常能培养出国家队级别的球员,赞助商也愿意砸钱。辽宁男篮这几年成绩好,球迷基础庞大,球衣和周边卖得不错。北京首钢背靠国企,赞助商实力强,而且五棵松球馆的上座率一直很高。
不过CBA整体商业化程度还是不如NBA,很多球队主要靠母公司输血。像新疆广汇、上海久事这些球队,背后都是大企业撑着,短期内不太在乎盈利。真正能自负盈亏的球队,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CBA季后赛赛程少是为了要给国家队集训让路,并且就在赛程过程中,容易让球员出现身体透支的情况,更重要的是由于CBA联赛商业化水平不高。
虽然CBA已经增加了比赛场次,但是相比于NBA漫长的赛程,CBA的赛程制定明显有些不够看。而之所以会出现CBA季后赛赛程过短的问题,并不是由于CBA高层不愿增加赛程,而是由于赛程过长容易导致国家队集训时间不够。
一、 CBA季后赛需要给国家队集训让路。尽管CBA联赛这些年已经加大了商业化的速度,但是CBA联赛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国家队培养人才建立的联赛。因此CBA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不能够让国家队的利益受到损伤,因此CBA为了考虑给国家集训队留出足够的时间,所以才会做出CBA季后赛场次过少的决定。
二、 CBA季后赛赛程过长,容易导致球员出现伤病问题。相比于NBA联赛,CBA的训练水平明显存在着严重不足的问题,如果让CBA季后赛赛程增加,那么必然会导致CBA球员出现更为频繁的伤病。如果国家队的球员在季后赛当中频繁遭遇伤病,那么必然会给国家队的成绩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 CBA的商业化问题,使得CBA没有必要增加季后赛场次。其实NBA之所以有如此长的季后赛征程,就是由于NBA需要实现商业盈利,而CBA在商业化问题上一直属于半调子的水平,因此CBA就不用像NBA一样增加如此多的季后赛场次,只要保持目前的决赛场次,就能够应对目前CBA的商业化发展状态。
当然作为球迷,我还是希望CBA能够适当增加季后赛的场次,因为这对于比赛的观赏性以及球员的竞争力,都会起到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