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和中超(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两大联赛的本土球员表现愈发抢眼,吸引了广大球迷的关注。本文将围绕“CBA中超本土球员”这一主题,探讨他们的崛起之路、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CBA中超本土球员崛起之路
1. 政策扶持: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本土球员的成长。如“国字号”队伍的选拔、青训体系的完善等,为本土球员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2. 联赛竞争激烈:CBA和中超两大联赛竞争日益激烈,本土球员为了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在这种环境下,本土球员逐渐崭露头角。
3. 外援限制:为了提高本土球员的水平,CBA和中超都实行了外援限制政策。这迫使本土球员在关键场次承担更多责任,从而提升了他们的实力。
4. 俱乐部重视:随着本土球员的崛起,俱乐部开始重视本土球员的培养。许多俱乐部纷纷加大投入,引进优秀教练和青训人才,为本土球员提供更多成长机会。
二、CBA中超本土球员面临的挑战
1. 技术短板:与外援相比,本土球员在技术、战术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这要求他们在训练中更加刻苦,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心理素质:在高手如云的联赛中,本土球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何调整心态,保持稳定发挥,是他们在挑战面前必须面对的问题。
3. 伤病困扰:由于比赛强度大,本土球员容易遭受伤病困扰。如何在保证比赛成绩的关注球员的健康,是俱乐部和教练组需要考虑的问题。
4. 国际视野:为了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足球和篮球的魅力,本土球员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战术。
三、CBA中超本土球员未来发展趋势
1. 技术全面化:随着训练体系的完善和外援经验的积累,本土球员将逐渐具备全面的技术和战术素养。
2. 心理素质提升:通过心理训练和比赛经验的积累,本土球员的心理素质将得到提升,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3. 伤病预防:俱乐部和教练组将更加注重球员的伤病预防,降低伤病发生率。
4. 国际化发展:本土球员将有机会参加更多国际比赛,提高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以下是一张表格,展示了一些在CBA和中超表现突出的本土球员:
姓名 | 位置 | 俱乐部 | 代表国家队 |
---|---|---|---|
易建联 | 前锋 | 广东队 | 中国男篮 |
郭艾伦 | 后卫 | 辽宁队 | 中国男篮 |
李建滨 | 前锋 | 浙江队 | 中国男篮 |
梅西 | 中场 | 广州队 | 中国女足 |
孙可 | 前锋 | 天津队 | 中国女足 |
CBA和中超本土球员的崛起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面对挑战,他们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国篮球和足球的崛起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在国际赛场上大放异彩。
北京时间3日晚,CBA季后赛第四轮继续打响,此前,广东东莞银行3:0横扫卫冕冠军四川男篮,率先晋级四强。如果单从这几场比赛的上座率来看,CBA的确是越来越受到关注了,尤其是成绩好的传统强队,上座率更是喜人,这也给不少的球迷一个印象:中国篮球真的进步了?
然而并不是!常规赛结束之后,球员的各项数据也统计了出来,在考量一名篮球运动员三项最重要的指标:得分、篮板、助攻上,中国本土球员都很难上榜前十,尤其得分榜上,更是只有一名球员进入到前20名。
场均得分榜:
场均得分榜上,北控麦克克鲁姆排在第一位,为37.5,而球队平均每场得分103.7,也就是说,外援一个人的得分就占了球队的三分之一还要多;排名第二的是上海的弗雷戴特,他对上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次为江苏的布鲁克斯、同曦的康宁汉姆、吉林的布朗、山西的富兰克林、辽宁的哈德森。而获得本土MVP的丁彦雨航只排名第18位,场均得分24.5,易建联排名第26,场均得分23.7。
场均篮板数:
场均篮板数方面,吉林的托马斯16.4个位居榜首,四川的哈达迪、山东的汤普森、布莱尔、新疆的希克森、天津的桑尼等依次排开。在这项数据上,本土球员有两名上榜前20,分别是辽宁的韩德君(场均12个)和福建的王哲林(场均11.1个),其余皆为外援。
场均助攻数:
场均助攻数方面,前十名更是一名本土球员也没有。山西的富兰克林场均助攻8.8次位居榜首,广厦的福特森、天津的杰特、深圳的帕戈等紧随其后。这项数据上,中国本土球员有3人上榜前20,分别是同曦的冯欣(场均5.4个)、辽宁的郭艾伦(场均4.3个)和上海的刘晓宇(场均也为4.3个)。
当然,这也很好理解,这是场均投篮数,在这项数据上,前20名连一名本土球员也没有,出手次数少,得分自然就少。这也充分说明,如今的CBA和中超一样,对外援的依赖性太大,不同程度上都限制了本土球员的发挥,长此以往,对中国男篮国家队和中国男足国家队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对此,你怎么看?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即CBA,英文全称China Basketball Association),简称中国篮球协会,是由中国篮球协会所主办的跨年度主客场制篮球联赛,中国最高等级的篮球联赛。
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Chinese Football Association Super League),简称“中超”。由中国足球协会组织,是中国大陆地区最高级别的职业足球联赛(中国港澳台有各自的联赛)。
体育竞技是没有极限的,CBA和中超是两具不同的球类运动,没有比较性。足球运动是世界上最受人们喜爱、开展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所以中超的响影力也是不言而喻的。
前两天,一场CBA的常规赛上出现了中国篮球史上第一遭乱象,由于对裁判判罚不满,江苏同曦俱乐部投资人、董事长陈广川情绪失控,“大骂”裁判,并高喊“中国篮球没有希望了!”
在中国,观众骂裁判、球员骂裁判、教练骂裁判这都比较常见,但是投资人骂裁判还是第一次,再联系到之前的群殴事件、球员赛场脱鞋事件,CBA可谓负面缠身,看不到一点希望。
作为三大球之一,CBA经常被拿来与中超做对比,但二者的差距惊人。
之前中超联赛转播版权正式卖出5年80亿的天价,同年 CBA每年转播版权不过2000多万, 5年也不过才1个亿。
同处于一个有钱的时代,二者的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有些人会说,还是钱不够啊,你看看玩足球的都是些什么老板,许家印在足球上5年砸了18个亿。
有媒体给许家印算了一笔账,5年时间里,广州恒大收获了507粒进球,6座国内冠军奖杯,1座亚冠冠军奖杯,算账下来,平均每粒进球花费356万元,每座冠军奖杯代价2.25亿元。
除了财大气粗的恒大,还有阿里巴巴、江苏苏宁、华夏幸福、富力地产、上海申花、天津权健这些明星民企;上海上港、北京国安、山东鲁能这些地方国企等等;万达和平安虽然投资球队但也是每年几个亿的往里赞助和砸钱。
球员的工资和身价更是炒到令人咂舌,今年上海申花新引入的球员特维斯据说年薪为3800万欧,排名世界第一,远超世界足球先生C罗的2100万欧元年薪;山东鲁能卖出3位本土球员坐收4个亿,国内球员的身价记录被提升到了2个亿。
事实上,投资篮球的老板虽然含金量上要差些,但也不是缺钱的主,新疆广汇、天津荣钢这些民企也是实力不俗,更有北京北控、北京首钢等大国企,还有稠州银行、九台农商行这些地方性金融机构,去年更是有上海哔哩哔哩和天津泰笛生活2家互联网明星企业冠名赞助,给联赛带来了不一样的营销体验。
但整个联赛依然丑闻不断,市场价值低下,有些球队为了让电视台转播比赛甚至要倒贴钱给对方,十分弱势。
主流观点认为,目前制约CBA发展的最大因素仍然是体制问题,长期以来,CBA联赛由篮管中心与中国篮协组织领导,但这二者实际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而中超联赛在很早之前就完成了管制分离,足协中心更在今年年初已经取消。
虽然去年由20支球队成立了中篮联(北京)体育有限公司(下简CBA公司),投资了上海队的姚明被选为了副总,但董事长仍为政府背景的篮管中心副主任,因此运营效果并不好。
目前一个好消息是,历经多年之后,体育总局终于要将篮管中心与中国篮协正式剥离,在今年3月将正式选出篮协的新任掌门人。
对于新主席的人选,姚明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和商业成就呼声很高,而从体育总局给出的标准上来看,这个位置像是为姚明量身定制的。
在未来,联赛将由CBA公司来独立运营,属于承包责任制,而不再由中国篮协具体管理,未来的空间很大。
一个很好的契机是今年夏天CBA的运营合同将会面临新的竞价,联赛的商业价值和球队估值有望得到重估,姚明是否能够顺利当选篮协主席并“拯救”中国篮球,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