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联赛作为我国篮球运动的顶级赛事,一直以来都备受广大篮球爱好者的关注。而转播质量作为观众观看比赛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CBA转播质量却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CBA转播质量进行剖析与反思,以期为广大篮球爱好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CBA转播质量现状
1. 画面质量
近年来,CBA联赛的画面质量总体上有所提升,高清画面、慢动作回放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清晰地欣赏比赛。在一些比赛中,画面依然存在模糊、抖动等问题,影响了观众的观赛体验。
比赛场次 | 画面质量问题 | 画面质量较好 |
---|---|---|
20 | 5 | 15 |
2. 解说水平
解说员作为观众了解比赛的重要渠道,其解说水平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观赛体验。目前,CBA联赛中部分解说员专业素养较高,能够准确、生动地解读比赛,但仍有部分解说员存在解说水平不足、专业术语过多等问题。
解说员姓名 | 解说水平评价 |
---|---|
张三 | 一般 |
李四 | 较好 |
王五 | 优秀 |
3. 广告插播
广告插播是转播过程中的一大痛点。在比赛过程中,广告插播过多、时长过长,严重影响了观众的观赛体验。部分观众甚至表示,广告插播使得他们无法完整地观看比赛。
广告时长(分钟) | 观众满意度 |
---|---|
15分钟 | 低 |
10分钟 | 中 |
5分钟 | 高 |
二、CBA转播质量原因分析
1. 技术因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转播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部分转播机构在技术投入上仍有不足,导致画面质量、解说水平等方面存在问题。
2. 人员因素
解说员、技术人员等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对转播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部分人员存在业务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等问题,从而影响了转播质量。
3. 管理因素
转播机构的管理水平对转播质量也有着重要影响。部分转播机构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导致转播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三、提升CBA转播质量的建议
1. 加大技术投入
转播机构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转播设备的性能,确保画面质量。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2. 优化人员配置
选拔和培养一批专业素养高、敬业精神强的解说员、技术人员等人员,提高转播团队的整体实力。
3. 加强管理
转播机构应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转播过程中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4. 关注观众需求
转播机构应关注观众需求,合理安排广告插播,减少观众观赛不适。
CBA转播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只有从技术、人员、管理等多方面入手,才能全面提升CBA转播质量,为广大篮球爱好者提供更好的观赛体验。
上个赛季,除了央视和地方卫视转播CBA之外,腾讯、优酷和咪咕三家网站全程直播CBA比赛。也就是说如果用电脑或者手机来看CBA,至少有三个选择。
而新赛季,大家发现在电脑或者手机上,只有咪咕和央视体育可以看CBA,考虑到央视体育直播场次有限,在网络上全程转播CBA的有且只有咪咕一家。
所以,当聚光灯都打在咪咕视频上时,球迷们也有不少的疑问,为什么腾讯、优酷不播了?前国手、腾讯转播嘉宾王仕鹏则直接在微博上炮轰咪咕:“昨天看了咪咕的转播,解说不知道说什么,画面质量就更不用说了,这两天几乎每天都有朋友跟我吐槽转播的事...也许大家说咪咕花了大价钱买了转播权,做独家啊。那也没问题,把后期转播质量跟上,让球迷朋友们有更好的观赛体验。毕竟2.0联赛不能配1.0的转播吧。”
近几天,CBA球迷们也都在讨论“咪咕的转播质量到底行不行?CBA为什么不多找几家转播?”
实际上,在CBA开赛之初,优酷明确表示不与CBA续约,而腾讯一直没有停止谈判。评论员苏群在揭幕战当天写道:“腾讯原来希望今天直播CBA揭幕战,但到了最后一刻没有成功,在晚上18点左右放弃了。”腾讯的转播团队也一直在待命的状态。
据公众号《中国篮球》爆料称,过去三个赛季,CBA版权价值每个赛季5个亿,腾讯体育、优酷体育和咪咕三家平摊,每家不到1.7亿。而今年夏天,咪咕和CBA续约,版权部分的支出,大概每年2.5-3个亿,也就是说版权费用翻了一倍还多。
去年,三家转播商运营最好的腾讯,在CBA转播方面亏损超过一个亿,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和转播费的提升,优酷直接放弃,而腾讯则提出一个用打折价格购买部分比赛的转播权。
但是这个方案一直没有被通过,为什么呢?
今年咪咕和CBA签下一份巨大的赞助合同,网传金额达到5年40亿,给CBA吃下一颗定心丸。因为CBA中有的小成本俱乐部,全靠CBA的赞助费分红生存。今年受疫情影响,分红已经减少,不少球队休赛期大甩卖也能看出端倪。
有消息称,在咪咕与CBA的合同中明确规定,其他转播商与CBA签合同,必须与咪咕价格一致,如果CBA给其他转播商打折,那必须将差价退还咪咕,相当于平时大家网购中的保价。咪咕的想法是,我为CBA出了这么多钱,不能当任人宰割的冤大头。
cba赛程2019-2020:
从赛程安排方面,为了更好地安排球队调整、备战,CBA联盟将比赛密度由一周三赛调整为三周八赛,同时增加周六和周日的场次,由上赛季的142场增加至新赛季的158场,让球迷们在周末晚间的黄金时间拥有更多的选择。
此外,部分俱乐部的主场场馆在新赛季也发生了变化,天津荣钢将主赛场变更为天津财经大学综合体育馆,四川金强的主场变更为成都市温江区体育馆,龙狮和南京同曦则将各自的分赛场分别调整为佛山岭南明珠体育馆和南京五台山体育馆。
CBA联盟将尝试选择重点场次,打造每月的钻石焦点战和每周的黄金焦点战,从转播质量、内容生产和传播、视觉呈现等多维度进行包装升级,满足球迷们的观赛体验。
转播权是以比赛的场次卖的,都是每场多少钱的,但大部分是包年的,给你举个例子:
随着英超联赛与天空电视台合作的不断深入,以及比赛质量的不断提高,公众对于足球比赛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英超联赛的电视转播费用大幅提升,从而为联赛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英超联赛在1992年与天空电视台签下的第一份五个赛季的电视转播合同价值1.91亿英镑。而在1997-98赛季,双方签定的第二份为期四个赛季的转播合同的价值就已经上升到了6.7亿英镑。到2001年8月,英超联赛又与天空电视台签定了第三份电视转播合同,这份为期三个赛季的转播合同的金额,已经暴涨到了11亿英镑。除了英国国内的转播权外,英超联赛的国际转播权销售也取得了很好的结果,2004-05赛季的国际转播权的售价达到了2.5亿英镑。电视转播收入的提高也对英超联赛的整体收入起到了拉动作用,到2000-2001赛季英超联赛的年度总收入已经达到16亿欧元,占欧洲顶级联赛总收入的24%,其中电视转播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39%。电视转播除了带来巨额直接收入之外,还使联赛的影响力迅速扩大,如今的英超联赛已经成为了全球受关注程度最高的联赛,当每轮英超联赛进行时,全世界共有超过150个国家可以通过直播或者其他方式看到比赛,全球观众总人数达到了4亿5000万之多。
在电视转播收入大幅提升的同时,英超联赛的上座率也在不断的增长。在2000-01赛季,英超每场比赛的平均观众人数达到了32821人,这一数字居欧洲五大联赛之首,比号称“小世界杯”的意甲联赛还要多出3000人。到了2001-02赛季,这一数字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34324人,比英超首赛季的每场平均观众数上升了60.5%。其中曼联俱乐部的主场观众人数为场均67558人,在当年居世界之首。稳定增长的球迷人数也是球场收入的重要保证,2000-01赛季,英超各队的球场总收入达到了3.24亿欧元。
比如曼联队在2001-02赛季结束前六个月的总收入为8100万英镑,其中电视转播收入占2400万英镑,球员转会收入占800万英镑,专利商品收入也有900万英镑,除此之外还有门票等收入,纯利润高达3090万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