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场上,激情四溢,每一次跳跃、每一次投篮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在竞技体育的世界里,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CBA历史上最暴力的一次打架事件,看看篮球场上的“全武行”究竟有多激烈。
一、事件回顾
2018年11月4日,CBA常规赛第10轮,新疆队主场迎战深圳队。比赛进行到第三节,新疆队外援亚当斯在一次突破中,被深圳队球员顾全推倒在地。亚当斯起身后的报复性动作,引发了双方球员的冲突。
二、冲突升级
亚当斯与顾全发生口角,随后双方球员纷纷加入战团。在冲突过程中,亚当斯用肘部击打顾全头部,导致顾全倒地。紧接着,新疆队球员可兰白克也加入战团,与顾全发生肢体冲突。
三、暴力画面
在冲突过程中,双方球员互相推搡、拳打脚踢,场面异常混乱。以下是部分暴力画面:
| 时间 | 画面描述 |
|---|---|
| 1 | 亚当斯用肘部击打顾全头部 |
| 2 | 可兰白克与顾全发生肢体冲突 |
| 3 | 双方球员互相推搡、拳打脚踢 |
| 4 | 球员倒地,场面混乱 |
四、后果
此次冲突导致双方多名球员受伤,比赛被迫暂停。经过调查,CBA官方对亚当斯、可兰白克等球员进行了处罚。其中,亚当斯被停赛5场,罚款10万元;可兰白克被停赛3场,罚款5万元。
五、反思
篮球场上,暴力事件的发生令人痛心。此次事件反映出我国篮球运动在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的球员的文明素养亟待提高。
六、总结
篮球场上,激情与暴力并存。此次CBA最暴力打架视频,让我们看到了篮球场上的“全武行”。在享受篮球运动带来的快乐的我们也要时刻保持文明素养,共同维护篮球运动的和谐氛围。
裁判执法不力,被认为是联赛暴力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以西热力江肘击张骥为例,裁判未能及时发现并判罚张骥在完成扣篮后肘击周琦的小动作,这使得西热力江对张骥采取了第一次“报复性”肘击,这次肘击发生时,3名执法裁判至少有1名能看得清楚,却未作判罚。可以说,是裁判的连连失误,导致事态的恶化最终升级。
是裁判“看见也不管”,还是“真的没看见”?如果是前者,说明CBA裁判“和稀泥”的毛病没有改,如果是后者,则是水平问题。“两种问题在CBA都存在。”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和稀泥’不是水平问题,这是中国篮球大环境造成的,如果抓得严,这方面的问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的,但执法水平问题,并不是这样简单。”
据记者了解,中国篮球裁判执法水平之所以一直跟不上联赛发展的需要,这和中国篮球裁判的培养模式有很大关系。
目前,中国裁判圈的培养模式就是师傅带徒弟。当然,篮球裁判圈内部,更愿意把这种情况称之为“老师带学生”。但不论怎么称呼,这种情况带来的后果,一是裁判拉帮结派,二是裁判水平参差不齐。有俱乐部管理层人士曾向记者抱怨,现在裁判圈子关系非常复杂,如果得罪了一个人,比如抱怨、投诉导致裁判被处罚,“真不知以后会被谁搞一把。”至于裁判水平问题,正是由于拉帮结派,让一些业务水平一般的裁判,有了鱼目混珠的机会,一步步混上来,最终获得吹罚CBA联赛的机会。
当然,联赛屡屡发生暴力事件,中国篮协的姑息纵容同样是重要原因。
实事求是地讲,中国篮协一直在通过规则修订等方式,加强对球场的监管。比如,2014年10月,篮协就推出了“对因两次违反体育道德犯规被罚出场或直接被取消比赛资格的球员,将自动停赛一场”的规定,一年后又升级为“领到两次技术犯规将被罚出场,并自动停赛一场”;今年则继续对相关规则进行细化,技术犯规累积到一定数字,如6次、12次等,也会被追加停赛。
但问题在于,并不是每条规则都如此细致,都能遵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原则。此次西热力江被追加停赛4场的处罚,就颇具争议。中国篮协在处罚西热力江时,引用的是联赛纪律处罚规定第二章第七条,该条款主要是针对球场内出现的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进行处罚,停赛场次为3~8场。但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西热力江的行为,更适用第九条的规定。该条款主要针对的是球场暴力事件,“发生肘击、挥拳击打、猛踢、猛踹等行为”,停赛场次是5~10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赛季发生的天津男篮和山东男篮的球场暴力事件后,对被追加停赛10场的吴珂,篮协处罚所引用的处罚条款,正是“发生肘击、挥拳击打、猛踢、猛踹等行为”这一条。相比吴珂被马克希尔追得满场跑,西热力江的行为显然更恶劣,但篮协却引用了不同的条款,并对屡次在CBA闹事的西热力江进行低限处罚,实在让人费解。
对球场暴力行为姑息纵容的危害性有目共睹,如今,CBA公司已经成立,职业化的进程也在继续,作为公司领导层,显然应该从全局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把联赛的整体利益和诉求作为头等大事,只有这样,联赛才有可能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