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 体测 改革(cba体测规则)

近年来,CBA联赛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篮球爱好者和投资者的关注。在取得辉煌成绩的我们也必须正视联赛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体测改革无疑成为了CBA联赛改革的焦点之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CBA体测改革进行探讨。

一、CBA体测改革背景

1. 球员健康问题:在以往的比赛和训练中,部分球员由于过度劳累导致伤病频发,严重影响了球员的职业生涯和联赛的整体形象。

2. 竞技水平下降: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长,体能逐渐下降,导致比赛中的失误增多,竞技水平受到影响。

3. 公平竞争原则:在原有体测体系下,部分球员通过“作弊”等手段获取优异成绩,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二、CBA体测改革措施

1. 调整测试项目:取消部分对球员健康影响较大的测试项目,如深蹲、卧推等,增加对球员综合体能和速度、灵敏等能力的测试。

2. 优化评分标准: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确保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3. 引入智能设备:利用智能设备进行测试,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4. 加强监管:对测试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测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三、CBA体测改革效果

1. 球员健康得到保障:通过调整测试项目和优化评分标准,降低了球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受伤的风险。

2. 竞技水平提高:球员在体能、速度、灵敏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使比赛更加精彩。

3. 公平竞争得到维护:通过加强监管,杜绝了“作弊”等不良现象,确保了比赛的公平性。

四、CBA体测改革展望

1. 持续优化测试项目:根据球员的身体状况和联赛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测试项目。

2. 加强球员健康管理:通过科学训练和合理饮食,提高球员的体能和抗病能力。

3. 提高测试技术:引入更先进的测试设备和技术,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效率。

4. 加强联赛监管: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联赛的公平性和健康发展。

五、表格展示

改革措施具体内容
调整测试项目取消深蹲、卧推等对球员健康影响较大的测试项目,增加速度、灵敏等测试
优化评分标准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确保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引入智能设备利用智能设备进行测试,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加强监管对测试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测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总结

CBA体测改革是一场关乎球员健康与竞技水平的变革,它不仅有助于提高联赛的整体水平,还有利于球员的长期发展。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CBA体测改革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CBA体测改革是创新还是妥协

经过三天的测试,改革后的首次CBA体测26日在北京体育大学结束。运动员们共接受了往返跑、两分钟强度投篮、一分钟负重深蹲以及四十秒卧推等项目的测试,本次体测的结果将于近期揭晓。

今年8月,中国篮协在官网上发布公告,宣布对新赛季CBA的体侧进行改革,将不再采取全部注册本土球员参加测试的模式,而是通过抽签从每支队伍中选择两名队员进行检测,过去的南北分区形式也被取消。此外,因伤无法参加本次体测的球员将在新赛季开始五轮后,与本次体测未合格通过的球员共同进行补测。

此次改革内容中还有一项特殊规定:凡年满36岁以上(含36周岁)曾效力过国家队、并参加过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和亚锦赛四项重大比赛的运动员给予免测,符合此规定的运动员不参与此次体测抽签。

从名单来看,本次被抽中的球员中,年龄最大的为四川金强35岁的老将孟达,年龄最小的是浙江稠州18岁的小将程帅澎。球员们在三天时间内要参加四个项目的测试,而每个运动员因为个人特点不同,擅长的项目也有所差异。

今年刚从江苏肯帝亚回归北京首钢的常林是一名力量十分出色的内线球员,他在完成卧推和负重深蹲的时候毫不吃力,其中后者的成绩达到了60秒25次。与常林相比,老将孟达在完成项目时显得气喘吁吁,甚至到最后阶段必须咬牙坚持。但他在25日的2分钟强度投篮中发挥亮眼,交出了25中18的出色成绩。

坐在球场边用手机计算着自己分数的常林表示:“每个人都有几率被抽到,所以还是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不能心存侥幸。体测是对训练效果的评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常林自测得分约为65.6,通过体测的难度似乎不大。

在体测中,青岛队后卫张骋宇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次体测如果是全队都测试,一个夏天大家都会为这个去准备。现在抽两个人,不知道能不能抽到自己,所以准备方面可能不够充分,不过既然抽到我了,就会全力以赴来完成。”

历年的CBA体测都广受关注。在去年的体测中,辽宁队的李晓旭在往返跑中受伤,因此错过了整整一个赛季的征程,而辽宁队也止步半决赛。“CBA体测是否合理”这个话题在网络上也曾不时引起争议。

尽管类似“休赛期的奥尼尔来CBA也没法通过体测”的观点有些极端,但一部分球迷认为,从“职业化”的角度看,对于球员体能和训练情况的检测和管理,最终还是应该由俱乐部根据自身情况完成。如果球员在休赛期没有能够通过刻苦训练保持自己的状态,也会影响到自己整个赛季的对抗能力和竞技水平,球员本身应该做到自觉。

也有网友评论称,体能储备这项工作更多应该由俱乐部负责,大规模集中体测会导致球员受伤的可能性增加,本次改革也可以看做是篮协做出了让步。不过也有人持不同的观点:“体测是检验一个球员休赛期训练成果的办法,其目的在于督促球员在休赛期不要懈怠,保持状态,所以体测还是需要的。”

CBA体测到底有多恐怖

第一项,被所有CBA球员视为每年体测中最可怕的项目——15米X17趟X4组折返跑。折返跑是篮球运动员的噩梦,这个测试要求运动员在篮球场场地两边线之间进行折返跑,共计17次(8个来回加1次),分为4组,每组间歇2分钟。每组的成绩被记录下来,最终成绩是这4组平均时间的总和。需要注意的是,脚必须“踩过”边线,而不是仅仅“踩到”。根据身高和体重,有不同的达标标准:1.95米以下(不含1.95米)的球员需在62秒内完成,1.95-2.04米的球员需在64秒内完成,而身高2.05米以上的球员需在66秒内完成。此外,对于身高2.09米以上的球员,每增加1厘米的身高,达标成绩就加1秒;体重超过120kg的球员,每增加1kg,达标成绩加0.2秒;年龄超过30岁(不含30岁)的球员,每增加1岁,达标成绩加1秒。

第二项是卧推测试。测试动作要求向上伸直手臂,向下时杠铃杆要贴近胸部。重量为80公斤,要求队员在40秒内推举尽可能多的次数。评分标准与运动员的体重有关,卧推重量体重系数=(80kg×推起次数)/体重,系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并以0.5为间隔递增。评分标准根据体重分为90kg以下组和90kg以上(含90kg)组,起评标准分别为2.5和3.5。若卧推重量体重系数介于两个评分系数之间,评分时参照低系数对应的分值计算。例如,体重80公斤的队员至少要推3次才有分数,推5次得60分。

第三项是负重深蹲。重量为100公斤,动作标准是蹲到大腿平行于地面。要求测试队员在100公斤负荷下,60秒内重复蹲起尽可能多次。评分标准同样与体重有关,深蹲重量体重系数=(100kg×蹲起次数)/体重,系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并以0.5为间隔递增。评分标准根据体重分为90kg以下组和90kg以上(含90kg)组,起评标准分别为4.0和5.0。若深蹲重量体重系数介于两个评分系数之间,评分时参照低系数对应的分值计算。例如,体重100公斤的队员至少要蹲5次才有分数,体重70公斤的队员至少要蹲3次才有分数。

身体素质类考核之后是投篮考核。投篮考核内容为2分钟自投自抢,外线以3分线为限制线测试3分棚余投篮,内线以“2分投篮线”为限制线测试2分投篮。无论是抛球到线外还是接球投篮,都不允许走步,违例的投中和投篮次数均无效。成绩标准要求外线必须出手23次以上,内线必须出手29次以上,并且命中率要达到60%。外线球员要命中16球(出手23次)或15次(出手24次),内线球员要命中21球(出手29次)或20次(出手30次)。

总结来看,CBA体测的折返跑、卧推和深蹲等项目虽然艰苦,但对球员的身体素质和力量至关重要。体测不仅考验球员的体能,更是检验其比赛中的耐力和强度。而投篮考核则是对球员技术能力的测试,要求在激烈的比赛中保持高命中率。这些测试反映了专业篮球队最看重的不仅仅是进攻,而是防守和力量。

cba体测17折返跑时间

1."17折返跑"是指运动员需要完成17个15米的弯道跑,分为四组,每组之间有两分钟的休息时间。根据运动员的身高,有不同的通过时间标准:身高1.94米及以下者要求1分2秒内完成,身高1.95米至2.04米者要求1分4秒内完成,身高2.05米及以上者要求1分6秒内完成。

2.所谓的“特殊速度耐力”测试,通常被称为转身测试。在这个测试中,球员需要在球场两端来回跑动,每组17次,共进行四组,每组之间休息两分钟。针对不同身高、体重和年龄的运动员,设定了不同的达标标准。这是一个必须通过的项目,未能通过的球员将暂时无法参加联赛,只能等待补考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球员在其他测试项目中及格,但总分及格,则可以认为物理测试通过。

标签:测试体重标准项目

热门比赛录像/集锦